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白藜芦醇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杀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生长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γδT细胞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前后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物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l0d后,γδ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的3.12%增至80.46%;白藜芦醇浓度为0.2~12.5μmol/L时能......
作者:陈玲;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吕小婷;来云;张娟 刊期: 2011- 10
-
小儿抗病毒颗粒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小儿抗病毒颗粒的解热祛痰、镇咳平喘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致热造模法观察小儿抗病毒颗粒对大鼠的解热作用,给药剂量分别为4.18、2.09、1.05g/kg,每天ig给药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sc干酵母混合溶液,4~8h后测大鼠体温.采用酚红比色法观察其对小鼠的祛痰作用,给药剂量分别为5.22、2.61、1.31g/kg,每天ig给药2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进行检测.采用氨水吸入引咳法......
作者:孙燕燕;林宏;李旭;康利;王梓 刊期: 2011- 10
-
黄连解毒汤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后,血清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经时变化及抗氧化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方法以HPLC法同步监测血清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水平,求算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并将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的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AUE)与对应的AU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的lgAUC-AUE均呈近似“S”形曲线.结论HJ......
作者:宋珏;路通;谢林;刘晓东 刊期: 2011- 10
-
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甘草酸纳米粒,高压蒸气灭菌后制备注射用甘草酸纳米无菌粉;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模型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ig50%CCl4-大豆油溶液8周以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随后甘草酸单铵组、甘草酸纳米粉组分别iv相应药物1.71×10-5mol/(kg·......
作者:黄岩;祖元刚;张琳;赵修华;赵野;曹姗 刊期: 2011- 10
-
虎杖苷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盲肠结扎穿孔(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LP诱导的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模型,随后用不同剂量的虎杖苷(50、100、300mg/kg)干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于手术24h后,用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
作者:吴孟娇;李晓会;郑佳佳;张丽娜;张力;万敬员 刊期: 2011- 10
-
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快速鉴别羌活种子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在4000~400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应用红外光谱......
作者:沈亮;蒋舜媛;黄荣韶;周毅;李良波;孙辉;甘凤琼 刊期: 2011- 10
-
NAA和2,4-D对甘草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倍性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目的建立甘草愈伤组织细胞高频染色体加倍体系,为获得高产量药效成分的甘草品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甘草子叶、下胚轴和胚根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染色体加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愈伤组织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的量.结果NAA、2,4-D不同质量浓度及配比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染色体倍性变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下胚轴2n>14和2n=28的细胞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胚根,平均为42.38%和25.19%;且子......
作者:黄惠英;马文芳;陈晓燕;王清 刊期: 2011- 10
-
真菌诱导子对白桦悬浮体系中N和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目的分析真菌诱导的白桦悬浮体系中N、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关系.方法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40μg/mL真菌诱导子,采用比色法分析真菌诱导后白桦悬浮体系中N、P和三萜量的变化.结果白桦细胞的干质量、三萜量和产量随着真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三萜量和产量均于真菌诱导后第1天达到高,分别为21.98mg/g和123.82g/L,约为对照的2倍;白桦悬浮体系的pH值和电导率在真......
作者:王晓东;李晓灿;翟俏丽;詹亚光;范桂枝 刊期: 2011- 10
-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及蒴果的影响
目的对天麻Gastrodiaelata物候期和蒴果进行研究,为克服天麻种性退化,培育优良种子,提供优质种源.方法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各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和蒴果的影响.结果从物候期看,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的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持续时间长(红天麻分别为12.50、9.80、7.25d,绿天麻分别为12.80、10.75、7.00d),种子成......
作者:曾勇;蔡传涛;刘贵周;文平 刊期: 2011- 10
-
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目的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h即达到释......
作者:刘璇;张振海;陈彦;丁安伟;杜萌;贾晓斌 刊期: 2011- 10
动态资讯
- 1 薄层色谱法鉴定莪术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
- 2 芪加微口服液提高放化疗后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 3 氧化苦参碱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p16/cyclinD1/CDK4通路的影响
- 4 铁屎米酮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 5 腺梗豨莶中2个新的氧化脂类成分
- 6 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 7 中药上市后证候疗效再评价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探讨
- 8 基于ICP-MS法的桂枝茯苓胶囊中无机元素分析
- 9 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现状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展望
- 10 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温脾止泻的谱效关系研究
- 11 仿生技术在中药五味辨识研究中的进展与实践
- 12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粪便1H-NMR代谢组学研究
- 13 天然多羟基茋类化合物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 14 3种不同加工川贝母有效成分的比较
- 15 HPLC法测定复方玄参止咳胶囊中哈巴俄苷
- 16 延胡索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化学成分与药效指标相关性分析
- 17 RP-HPLC法测定蓝桉果实总三萜酸中三种三萜酸
- 18 试论组分中药的药性配伍
- 19 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 20 马蹄香表达序列标签资源的SSR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