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17年第2期文章
  • 西藏胡黄连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藏胡黄连的甲醇超声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棕榈酸(2)、反式阿魏酸二十八酯(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6β-羟基-豆......

    作者:朱仝飞;陈日荣;孙庆文;闫志慧 刊期: 2017- 02

  • 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8个三萜类成分:栎瘿酸(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

    作者:张秀艳;王晓琴;温爱平 刊期: 2017- 02

  • 八仙花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目的对八仙花Hydrangeamacrophyll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八仙花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断马钱子苷乙基甲基缩醛(1)、断马钱子苷二甲基缩醛(2)、断氧化马钱子苷(3)、7-去氧马钱子酸(4)、马钱子酸(5)、8-表马钱子......

    作者:陈亚军;王知斌;于莹;高岩;杨春娟;笔雪艳;匡海学 刊期: 2017- 02

  • 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研究

    目的对甘草苷的苷元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为甘草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甘草素与不同种属,包括大鼠、小鼠、入、犬及猴的肝微粒体进行孵育,比较其代谢稳定性和代谢转化情况.代谢稳定性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甘草素的剩余底物浓度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进一步对甘草素在肝微粒体孵育后生成的代谢产物谱以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在Ⅰ相肝微粒体孵育体......

    作者:樊慧蓉;董世奇;李全胜;张爱杰;魏广力;司端运;刘昌孝 刊期: 2017- 02

  • 基于HPLC-DAD-MSn的柴胡皂苷A的体外生物转化研究

    目的对柴胡皂苷A进行体外生物转化,分析其体外代谢产物.方法用人工胃液模拟胃酸环境,厌氧状态下与大鼠肠内容物共温孵模拟肠道环境,分别进行柴胡皂苷A的体外生物转化,采用HPLC-DAD-MSn方法,分析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在人工胃液中,柴胡皂苷A可转化为柴胡皂苷b1、柴胡皂苷g,在肠道菌群环境下,柴胡皂苷A可先转化为柴胡次皂苷F,进一步转化为柴胡皂苷元F.结论模拟体内环境,柴胡皂苷A可转化成其次生苷和苷......

    作者:于蓓蓓;王亮;尹利顺;孙蓉 刊期: 2017- 02

  • 山楂体外降三酰甘油主要活性组分谱效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山楂降三酰甘油(TG)主要活性成分UPLC指纹图谱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G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筛选出山楂降TG主要活性组分.采用UPLC法建立12批不同产地山楂降TG主要活性组分指纹图谱,并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运用偏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楂中富含黄酮的组分能够明显地降低TG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在该组分指纹图谱所含的11个共有峰中,1(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3(原花青素C1)......

    作者:邵峰;谷丽菲;钟丹丹;刘荣华;赵海平;黄慧莲;杨明 刊期: 2017- 02

  • 人参皂苷Rh2通过自噬途径对KG1α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Rh2)对人白血病细胞KG1α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从自噬凋亡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h2对KG1α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Hoe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吖啶橙染色观察Rh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Rh2对白血病细胞自噬重要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自噬抑制剂(3-MA)研......

    作者:刘小霞;陈益;熊伟;李静;陈地龙;刘泽洪 刊期: 2017- 02

  • 漆黄素对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漆黄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分析漆黄素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ox-LDL对RAW264.7细胞及漆黄素对泡沫细胞活力的影响,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CE)的量,筛选合适的ox-LDL和漆黄素处理浓度.油红O染色法检测漆黄素对泡沫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的影响,并用双向电泳法建立漆黄素处理前后细胞蛋白质组图......

    作者:许颖龄;胡潇;方来;祝骥;王萃;杨贞;卢德赵 刊期: 2017- 02

  • 左旋千金藤啶碱在活体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的可视化PET/CT显像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PET/CT显像将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变成可视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以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正电子核素11碳(11C)标记L-SPD,在热室内化学合成11C-L-SPD.SD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于木板上,尾iv37MBq11C-L-SPD.分别于注射后5、15、30、45、60、90min行PET/CT显像.......

    作者:谭海波;张政伟;管一晖;林祥通 刊期: 2017- 02

  • 刺五加内生放线菌株13-85抗菌活性研究及菌种鉴定

    目的研究刺五加内生放线菌株13-85抑菌活性及活性稳定性,检测菌株活性物质合成相关功能基因,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平板纸片法测定菌株抑菌活性及发酵液稳定性;PCR扩增其活性物质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片段(PKSⅠ、PKSⅡ、NRPS、Halo、CYP),克隆并测序分析.通过菌株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对其鉴定.结果菌株13-85发酵液具有广谱较强的抗病原菌活性,抑菌活性较为稳定;菌株基因组含有PKSⅡ、NR......

    作者:王卫;王彬;徐红艳;邢朝斌;袁丽杰 刊期: 201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