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13年第21期文章
  • 金沙藤药材的名实考证

    目的对民间常用中药材金沙藤LygodiiHerba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查考本草文献对金沙藤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金沙藤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结果目前市场上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曲轴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的地上部分,部分地区将云南海金沙、羽裂海金沙和柳叶海金沙用做金沙藤药材;对商品金沙藤药材和......

    作者:彭海燕;钟小清;吕高荣;卢志标;邹节明 刊期: 2013- 21

  • 基于ITS2序列的杜仲及其主要混伪品的鉴定

    目的分析杜仲及其混伪品的ITS2条形码序列,探讨杜仲及其混伪品鉴定的新方法,为杜绝市售商品药材混乱现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提取样品DNA,利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采用DNA克隆测序技术对ITS2基因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Seqman程序拼接后,用软件MEGA4.1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ighbor-joining,NJ)树.利用网站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预测ITS......

    作者:彭梓;朱金国;谭建锡;王利兵 刊期: 2013- 21

  • 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及释药机制研究

    目的优化香青兰总黄酮微丸制备工艺,初步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挤出速率、滚圆速率、滚圆时间为自变量,收率、脆碎度、圆整度和总评归一化值(OD)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确定较优条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微丸的累积溶出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微丸内部结构.结果香青......

    作者:姜雯;何承辉;邢建国 刊期: 2013- 21

  • 基于成分分析和活性评价的延胡索醋制的研究

    目的对现代醇提工艺条件下的延胡索醋制工艺进行研究,为全面阐释延胡索醋制的意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延胡索生品及醋制品中10种成分(别隐品碱、海罂粟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四氢黄连碱、脱氢海罂粟碱)的量进行比较,并对其肠吸收液的血管舒张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延胡索醋制品和生品在乙醇提取液中10种成分中有4种成分增加,有6种成分减少.其肠吸收液的血管......

    作者:雷云;李先端;杨洪军;唐仕欢;张毅;李德凤;许海玉;翟华强 刊期: 2013- 21

  • 香丹注射液超滤工艺的优化研究

    目的考察香丹注射液制剂过程中超滤工艺对原儿茶醛、丹参素钠的透过率和除杂率的影响,评价香丹注射液制备过程中超滤工艺的适用性并进行膜超滤过程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药液温度、pH值、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和膜进出口压差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检测超滤前后药液中原儿茶醛、丹参素钠的量和药液固含量,优选超滤过程的工艺参数.结果药液温度、pH值和进出口压差3个因素对原儿茶醛、丹参素钠综合透过率和除杂率无......

    作者:王正宽;曹光环;曹苗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 21

  • 复方栀子凝胶的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复方栀子凝胶处方组成,确定复方栀子凝胶的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耐寒耐热实验,对凝胶处方的基质进行优化筛选,以涂展性、光泽性、均匀度、离心稳定性以及体外透皮释放性能为指标,对处方的其他辅料进行优化筛选.结果佳的凝胶处方组成为卡波普9401.5%,丙二醇1.5%,甘油3%,三乙醇胺5%,氮酮5%.结论优化后的处方更加可靠、稳定,能够满足复方栀子凝胶的生产要求.......

    作者:党翔吉;魏立明;韩姗姗;李辉;焦海胜 刊期: 2013- 21

  • 九州虫草Zn2+胁迫下金属硫蛋白的诱导产生规律及性质研究

    目的探讨Zn2+胁迫下九州虫草Cordycepskyusyuensis金属硫蛋白(MT)的产生及性质.方法以培养基中添加ZnSO4的方式,研究九州虫草在Zn2+胁迫下MT的产生规律.通过超声波细胞破碎、提取和凝胶柱色谱法对MT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纯度鉴定.用电喷雾质谱法测定MT的相对分子质量,以Ellman's方法测定巯基的量,以原子火焰吸收法测定Zn的量,以Ag饱和分析法结合原子吸......

    作者:张琪;程显好;郭文娟;刘凤红;王朝霞 刊期: 2013- 21

  • 六味地黄粉体吸湿性及其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提取物的吸湿特性,及抗张强度与其含水量、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CRH)和卡氏指数等其他物理性质相关性.方法以六味地黄提取物为模型,以不同的添加方法添加不同的辅料,绘制各粉体的吸湿曲线图,考察其吸湿特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抗张强度与休止角、卡氏指数等其他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添加辅料的六味地黄提取物吸湿性均得到改善,在考察范围内抗张强度与休止角、压缩指数、松密度、吸湿加速度呈负相关......

    作者:张利;胡容峰 刊期: 2013- 21

  • 砻糠在建昌帮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砻糠为江西建昌帮具特色的炮制固体辅料,用途广泛,有糠煨、糠炆、糠煅、糠炒、蜜糠炙5种特色炮制方法,同时还用于吸湿、净选、润制、密封、养护等方面.对砻糠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并初步总结归纳了其在炮制方法中的应用,为地方特色炮制辅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金莲;曾昭君;潘旭兰;余书琦;李志强;范晖 刊期: 2013- 21

  • 基于药动学的中药配伍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查阅近年国内研究文献,从两味中药配伍、中药复方配伍、单体成分之间配伍3方面阐述中药配伍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动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中药配伍主要是为了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而配伍会对药动学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到中药的体内外过程,因此应合理利用中药配伍.......

    作者:钟晓雨;霍务贞;龚琼;彭庆庭;张雄飞;朱盛山 刊期: 201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