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华佗再造丸的处方起源于冉氏家族,历经200余年中医临床实践,其中成药于1985年由广州奇星药厂研制成功,并于1990、1995、2000年连续三届以保密处方产品收载于《中国药典》,成为中风类首选药物.华佗再造丸经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具有保护中风患者的脑细胞免受损害和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以及激活其脑细胞代偿功能,还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能够用于预防中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以......
作者:蔡业峰;许越;郭建文;张新春;李伟峰;梁伟雄;黄燕 刊期: 2007- 04
-
二精丸有效部位对肾阴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二精丸有效部位对肾阴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ig甲状腺素加im利血平方法制备肾阴虚模型,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ig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部位Bcl-2和Bax表达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结果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显著恢复激素水平及海马区......
作者:许小强;黄敬耀;罗荣;肖百全;赵涛;涂秀英 刊期: 2007- 04
-
RP-HPLC法测定蓝桉果实总三萜酸中三种三萜酸
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果实作为民间使用的一种中药,具有治疗感冒发热、抗菌消炎、跌打损伤、抗癌以及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等作用.本课题组已对蓝桉果实进行过资源调查[1]、挥发性成分研究[2],同时在对蓝桉果实的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时发现蓝桉果实富含有三萜酸[3].对其提取所得到的总三萜酸(Eucalyptustriterpenoidacids,简......
作者:刘玉明;吴玉田;柴逸峰;娄子洋 刊期: 2007- 04
-
太子参脱病毒苗的核糖体ITS序列研究
目的研究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异同.方法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9种太子参脱病毒苗和4种外界苗的rDNAITS区(包括ITS1、5.8S、ITS2)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的5.8S碱基序列完全一致,变异位点基本上位于ITS1的起始端与ITS2的终止端,其中江苏溧阳和安徽宣城的脱病毒苗变异位点较多.使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作者:朱艳;秦民坚;杭悦宇 刊期: 2007- 04
-
淫羊藿属9种淫羊藿叶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量的考察
淫羊藿属EpimediumL.药用植物,在我国有29种,产于川陕者14种[1],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作为淫羊藿药材的有5种,分别为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2],笔者在进行淫羊藿成分系统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川陕豫产9种习惯人药的淫羊藿品种[3],将其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朝藿定C量大于淫羊藿苷.......
作者:谢娟平;王忠东;孙文基 刊期: 2007- 04
-
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
目的筛选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佳培养基.方法比较不同的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和培养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并统计种子萌发率.结果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适培养基为1/4MS+NAA0.1~0.5mg/L+蔗糖20g/L,液体悬浮培养.结论首次报道了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佳培养基,为花叶开唇兰快速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周伟香;龚宁;李光;郑继军 刊期: 2007- 04
-
多糖与细胞凋亡关系探讨
多糖是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聚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辐射以及调节免疫等重要生物活性.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各种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由于细胞凋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中引人人目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多糖的研究方兴未艾,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均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结合细胞......
作者:周怡;耿越 刊期: 2007- 04
-
甘草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伟奇;姬胜利 刊期: 2007- 04
-
块菌活性成分及其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块菌是生长在森林地下的药食两用真菌,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其主要活性成分有α-雄烷醇、神经酰胺、块菌多糖等.α-雄烷醇是一种类固醇化合物,具有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引起女性性兴奋的功能;神经酰胺具有保湿(可以作为皮肤屏障)、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块菌多糖具有抗肿瘤并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在半人工模拟栽培中,块菌易受到其他外生菌根的影响,从接种到收获,一般需要......
作者:汤亚杰;孔国平;朱伶俐;刘瑞桑;李冬生 刊期: 2007- 04
-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与基因、网络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革命.纳米技术为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由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综述纳米中药的发展,阐述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介绍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另外探讨了纳米中药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纳米中药制剂广泛的前景.......
作者:唐致远;凌国维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
- 1 二至丸热风干燥动力学及干燥过程数学模拟研究
- 2 观赏獐牙菜中新(口山)酮化合物研究
- 3 接骨木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对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 4 肺痨灵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初治肺结核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 5 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与制备工艺的优化
- 6 不同产地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7 栽培方式对当归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动态影响的研究
- 8 绿原酸对高脂饲喂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
- 9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Ⅰ)
- 10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 11 知母微粉的溶出及活性研究
- 12 苍耳子的研究进展
- 13 大孔吸附树脂在延胡索生物碱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 14 石蝉草中两个新的聚酮类化合物
- 15 灯心草及野灯心草中菲类成分的LC-ESI-MS快速识别及鉴定
- 16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 17 伊犁贝母中2个新的甾体生物碱
- 18 参附汤对脾肾阳虚型低T3综合征危重症患者干预的临床研究
- 19 蒲黄化学成分研究
- 20 藏药蕨麻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