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07年第2期文章
  • 超声提取技术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

    超声提取技术是由声学和中药化学相互交叉及渗透发展而来,应用于医药、化学、油脂、食品等各个领域,特别在药材成分提取中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邬方宁 刊期: 2007- 02

  •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在中药中的研究进展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countereurrentchromatography)早是在普通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作者:黄娟;童胜强;贵晓霞;颜继忠 刊期: 2007- 02

  •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乃当今抗肿瘤药物市场上的主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对已发现的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的认识也日渐深入.为满足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需要,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与改造,获得了毒性低而抗肿瘤作用显著的新衍生物;而通过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与生化工程,大规模生产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此外,由于新的筛选方法的建立,新的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也在不断涌......

    作者:谢峻;谈锋 刊期: 2007- 02

  • 提高青蒿素产量的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主要来自于中药黄花蒿.由于自然资源有限,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栽培方法来获得高产量的青蒿素.对自青蒿素大量应用以来的获得高产量青蒿素的生物技术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包括育苗栽培多次收割法、组织培养法、转基因克隆法.......

    作者:吴静;丁伟;张永强;周宇杰 刊期: 2007- 02

  • 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的研究概况

    概述了冬虫夏草菌种的繁殖、虫种的繁育、菌和虫的结合以及冬虫夏草代用品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2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冬虫夏草的人工培殖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刘飞;伍晓丽;陈仕江;尹定华;曾纬;钟国跃 刊期: 2007- 02

  • 白花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白花丹是我国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研究表明白花丹含萘醌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抑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抑制葡萄糖酵解作用、肝损伤保护作用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等.对国内外有关白花丹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明雄;王恒山;陈振锋;刘延成;梁宏 刊期: 2007- 02

  •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1940年Takaoka从毛叶藜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化学名为茋三酚(3,5,4′-三羟基-均二苯代乙烯).它是许多植物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抗毒素.7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及其苷,包括藜芦、决明、虎杖、葡萄、桑子、花生、凤梨等.葡萄皮中的量高,为50~100μg/g;红葡萄酒中的量为1.5~12mg/L[1].研究表明白......

    作者:刘宏胜 刊期: 2007- 02

  • 何首乌清蒸工艺研究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orumThunb.的干燥块根.何首乌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何首乌常用的方法为清蒸法.何首乌中结合蒽醌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合蒽醌水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反应物为游离蒽醌[2].常用的清蒸炮制方法费时费力[1],而高温炮制则时间短.......

    作者:赵荣华;赵声兰;解奉江;饶高雄;毛晓健 刊期: 2007- 02

  • HPLC法测定舒筋活血片中杠柳毒苷

    舒筋活血片由红花、泽兰叶、香附、香加皮等10味药组成,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该药作为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内服药物,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范围.本制剂中含有香加皮PeriplocasepiumBunge,又名北五加皮、杠柳皮,祛风湿、强筋骨,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

    作者:杨虹;刘虹;孙巍;王萌;何俊;高秀梅 刊期: 2007- 02

  • 正交设计优选蔓荆子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马鞭草科牡荆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三叶蔓荆V.......

    作者:尹文清;陈柳生;王力生;张青松 刊期: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