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07年第10期文章
  •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刺五加注射液为刺五加的茎叶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也含有皂苷等其他成分.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与人类缺血性中风比较类似,但关于刺五加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损伤的研究报道甚少,有的研究观察时间较短[1],本实验旨在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湘林;刘宏雁;邹洪斌;刘凯;李晔;臧晓峰 刊期: 2007- 10

  • 山菍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血压的影响

    山菍是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的干燥全株,民间用于治疗高血压.为论证该药传统经验的确切疗效,笔者分别用猫、犬的急性降血压实验,研究其提取物对正常动物颈总动脉收缩压(SAP)及舒张压(DAP)的影响.......

    作者:黄敏琪;曾宪彪;王潮临;李茂;付小达;韦宝伟 刊期: 2007- 10

  • 单子山楂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提取分离单子山楂Crataegusmonogyna叶中多元酚类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从干燥的单子山楂叶粗粉中提取分离其中的多元酚类成分,并比较它们体外对两种不同氧自由基(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活性.结果从单子山楂叶中分离得到10种多元酚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Qu),金丝桃苷(hyperoside,HP),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

    作者:刘荣华;陈兰英;朱根华;余伯阳 刊期: 2007- 10

  • 鲜姜有效部位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大鼠每日ig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鲜姜有效部位或洛伐他汀(40mg/kg),共4d,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采用H2O2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MDA水平及细胞中MDA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H2O2损伤......

    作者:宋芸;魏欣冰;丁华;程秀民 刊期: 2007- 10

  • 人参皂苷肠道代谢物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人参稀有皂苷20-O-(β-D-吡喃葡萄糖)-20(S)-原人参二醇皂苷(IH-901)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0、6.25、12.5、25、50、75、100μmol/L的IH-90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通过MTT法检测IH-901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O/EB的荧光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

    作者:明艳林;郑志忠;陈良华;童庆宣 刊期: 2007- 10

  • 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转运及这一过程中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小檗碱、梓醇、梓醇+小檗碱进行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以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

    作者:刘芳芳;杨明炜;王晓强;王开富;陆付耳 刊期: 2007- 10

  • 葶苈子水提液对动物实验性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葶苈子水提液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小鼠,L-甲状腺素(L-Thy)诱发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小鼠每天scISO2mg/kg,连续7d;大鼠每天ipL-Thy0.3mg/kg,连续10d,制备心室重构动物模型.各组小鼠每天ig葶苈子水提液6、12g/kg和美托洛尔0.06g/kg,连续7d后,检测心脏指数、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量的变化;各组大......

    作者:郭娟;陈长勋;沈云辉 刊期: 2007- 10

  • 粉防己碱及5-溴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及5-溴粉防己碱(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物.方法大鼠分别ivTet及BrTet(20mg/kg)后采集尿液、粪便、胆汁和肝脏,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LC/MSn)对Tet及BrTet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ivTet后,在体内可测到2个单去甲基、1个双去甲基、2个单羟化代谢物和2个氮氧化物;大鼠ivBrTet后,在体内可测到3个单去甲基、2个双去甲......

    作者:周茂金;万仁忠;苏美英;刘昌孝 刊期: 2007- 10

  • 刺果紫玉盘素J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观察刺果紫玉盘素J(calamistrinJ,Cal-J)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选择性.方法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Cal-J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结肠癌Lovo细胞、肉瘤S180细胞5种肿瘤细胞系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ovo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在S180荷......

    作者:任先达;杨政红;周光雄;蔡绍晖;吕艳青 刊期: 2007- 10

  •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两面针药材中氯化两面针碱

    两面针是2005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也是广西大宗主产优势中药材之一,其植物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由于两面针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作用,故为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中医处方、中成药及精细化工产品中,两面针药材及其相关产品所属产业已经成为振兴广西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两面针药用资源,本实验对不同月份生长期两面......

    作者:刘华钢;黄秋洁;赖茂祥 刊期: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