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前荷叶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荷叶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系ECV304,以10μmol/L卡托普利或10、1、0.1、0.01μmol/L前荷叶碱作用于HUVECs,30min后再加入AngⅡ1μmol/L,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观察前荷叶碱对HUVECs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测定NO、总一氧化氮合......
作者:陈爱华;肖华;李志梁;吴金家;季爱民 刊期: 2006- 07
-
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的平喘作用
止嗽散为清代程钟龄所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等中药组成,见于,属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1].后人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加减处方,使止嗽散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验以止嗽散为基础,加入地龙、杏仁等中药组成的加味止嗽散,整体实验证明其具有镇咳、化痰、抗炎、平喘等药理作用.本实验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MZC)进行系统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MZC中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
作者:徐乃玉;顾振纶;谢梅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6- 07
-
不同播期菘蓝的生长及结籽差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春播和秋播两种不同播期菘蓝生长的差异、生殖生长特性以及这两种播期下菘蓝的结籽情况,为建立科学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菘蓝播种出苗之后,定期进行采样,测定根系与苗系生长变化规律,开花后观察测定菘蓝开花结果情况.结果菘蓝经过春化在春季转暖后迅速抽薹,这一时期株高、冠幅等生物量变化非常明显;两种不同播期的菘蓝生长存在明显差异,春播菘蓝开花前生长明显优于秋播菘蓝,但是开花结果后倒伏严重,......
作者:叶青;梁宗锁;董娟娥 刊期: 2006- 07
-
肿节风不同药用部位及野生与栽培品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肿节风地上药用部位与全株的差异、野生与栽培品的差异.方法收集了3个常用产地的药材(含野生及栽培品)全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地上、地下、全草及野生与栽培品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选定的检测方法下所呈现的指纹图谱中,地上与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组成相似,但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差别;来自同一产地的野生与其栽培品的指纹图谱相差不大.结论由于地下部分在全株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均不到10%),相比地下......
作者:王钢力;姚令文;翟为民;林瑞超 刊期: 2006- 07
-
浙产猕猴桃属植物根、茎、叶中多糖的比较
近年来,猕猴桃属(ActinidiaLindl.)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药理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其中浙江产的主要有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Planch.、镊合猕猴桃A.valvataDunn、大籽猕猴桃A.macrospermaC.F.Liang、毛花猕猴桃A.erianthaBenth.、软枣猕猴桃A.arguta(Sieb.etZucc.)Planch.etMiq.、长叶猕猴桃......
作者:吴瑾瑾;石森林;张小寅;魏颖慧 刊期: 2006- 07
-
人工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对诱育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性论述,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人工诱变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人工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成功应用,将有利于培育药用植物新品种、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吴立蓉;贺红;林小桦 刊期: 2006- 07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大类严重疾病,是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脑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6000万人患有冠心病,7000万人患有脑梗死或者脑溢血,4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5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兼有高死亡率、高复发......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06- 07
-
单链抗体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抗原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识别抗原的部位在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variableregion).如果将抗体的可变区(VH和VL)通过弹性多肽接头(peptidelinker)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即为单链抗体(singlechainfragmentsvariable,scFv).scFv大小仅为完整抗体的1/6,但其完全保持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及抗原的结合能力,同时由于为单链,在大肠杆菌或植物体......
作者:马丽玲;晁志;田中宏幸 刊期: 2006- 07
-
我国黄芩野生驯化研究进展
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始载于,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抗菌、抗病毒、美白、防晒等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1,2].......
作者:邵玺文;韩梅;杨利民 刊期: 2006- 07
-
马兜铃酸的测定方法现状分析
马兜铃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含有硝基的菲类有机酸,近年来,国外不断有报道证明该为成分有肾毒性,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许多国家采取了禁止或限制使用马兜铃科中药的措施,这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质疑.马兜铃科药用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广泛,加之马兜铃科许多植物名称混淆,药材混用现象严重,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于那些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此,选择既符合检出限度的......
作者:路金才;韩娜;杜晓曦;周跃华 刊期: 2006- 07
动态资讯
- 1 蛇莓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类成分
- 2 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 3 龙胆苦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AM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 4 微球固定化蜗牛酶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人参稀有皂苷Compound K研究
- 5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6 小春花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7 水黄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 8 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
- 9 秋水仙碱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 10 HPLC法测定牙痛停滴丸中胡椒碱的含量
- 11 黄连解毒汤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 12 紫玉盘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 HS-SPME-GC-MS法分析海南产黄皮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 14 利用脂肪乳载体提高羟基喜树碱的胰腺靶向性
- 15 基于偏小二乘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保肝作用评价
- 16 复方丹参方对大鼠心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 17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18 中药紫株的化学成分研究
- 19 天眩清注射液治疗内耳眩晕病的临床研究
- 20 鸦胆子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