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4类有效部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的作用.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结果脑缺血6h,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行为评分显著升高(P<0.01);生物碱、多糖、苷、苷元各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缩小(P<0.05、0.01);生物碱、......

    作者:唐映红;邓常青;刘旺华;张秋雁;李花;贺福元 刊期: 2005- 02

  • 松节藻抗肿瘤活性

    目的对松节藻中得到的10种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并对其醇提取物进行体内抑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碘酰罗丹明B(SRB)蛋白染色法和MTT法对10种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进行松节藻醇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分别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MTT法)、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脾淋巴细胞凋亡率等指标,应用软件SPS......

    作者:史大永;韩丽君;贺娟;石建功;范晓 刊期: 2005- 02

  • 长春花叶片中吲哚生物碱增产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烯利、乙酰水杨酸、色氨酸3种试剂对长春花植株中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试剂溶液分别处理温室盆栽长春花植株,2d后,测定叶片中的总吲哚生物碱含量,并采用RP-HPLC法测定长春碱和长春质碱的含量.结果3种试剂处理后吲哚总碱、长春碱、长春质碱的积累均有明显的提高,并确定了适的处理质量浓度.结论3种试剂对长春花植物中吲哚生物碱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秀省;张荣涛;聂莉莉;郭玉海;翟志席 刊期: 2005- 02

  • 药用植物青叶胆的组织培养

    目的针对青叶胆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以幼茎和老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在所有实验方案中,对叶片来说,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Zt0.5mg/L+NAA0.1mg/L+IBA0.1mg/L或BA0.5mg/L+2,4-D0.1mg/L+IBA0.1mg/L,对幼茎来说,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

    作者:黄衡宇 刊期: 2005- 02

  • 丹参酚酸B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为丹参酚酸B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检测溶液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变化考察丹参酚酸B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丹参酚酸B在溶液质量浓度为1mg/mL、pH=2、温度为20℃和保存时间为1d时稳定.结论为保持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应尽可能做到低溶液pH值、高丹参酚酸B质量浓度......

    作者:岳喜典;曲桂武;李桂生;臧玉红;池振明 刊期: 2005- 02

  • HPLC法测定肿节风注射液中反丁烯二酸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肿节风为常用中药,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株[1].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止痛及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倍半萜、黄酮及香豆素类化合物[2].......

    作者:王钢力;姚令文;林瑞超 刊期: 2005- 02

  • 紫杉醇透明质酸冻干制剂的制备和药动学研究

    目的以透明质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透明质酸冻干制剂,并考察冻干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乳匀-冻干法制备冻干制剂;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粒子形态;建立冻干制剂及其在血浆中紫杉醇的HPLC分析方法;以紫杉醇注射剂为对照,测定冻干制剂10mg/kgiv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冻干制剂中,紫杉醇以球形包覆于透明质酸基质中;在溶液中,分散成平均粒径为80nm的包覆微球;大鼠iv冻干制剂和......

    作者:殷殿书;葛志强;刘昌孝;元英进 刊期: 2005- 02

  • 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及热力学稳定性研究

    目的制备和鉴定马蔺子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了马蔺子素与HP-β-CD之间的包合机制及构成摩尔质量比.方法采用冷冻法制备马蔺子素-HP-β-CD包合物,摩尔梯度法和连续递变法考察了包合物中主客分子之间的包合摩尔比;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主客分子摩尔梯度和反应热力学结果显示,25、35、45℃下HP-β-CD与马蔺子......

    作者: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张强 刊期: 2005- 02

  • HPLC法测定七神喉痹通颗粒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七神喉痹通颗粒为贵州省苗族药,由野烟叶、羊耳菊、矮地茶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急喉痹(急性咽炎)、急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表现的咽喉肿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陶玲;王永林;王爱民;何迅;李勇军;刘丽娜 刊期: 2005- 02

  • 均匀设计法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

    目的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对其体外透皮吸收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U6(66)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以东莨菪碱和乌头碱24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优选处方配比.结果基质比例分别为PVA11.02%、PVP29.93%、甘油7.42%、氮酮4.95%、丙二醇11.06%,贴剂具有大的累积释药量,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的配方......

    作者:刘继勇;顾清;胡晋红;田景振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