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05年第10期文章
  • 叶黄素酯的生物转化研究

    目的对叶黄素酯进行微生物降解,以获得游离态叶黄素.方法采用青霉菌摇瓶发酵转化法,并考察了pH、发酵时间、接种量对转化结果的影响.结果青霉菌在pH值为6.0,接种量为2菌塞,发酵24h叶黄素酯转化彻底,所得叶黄素纯度为91.6%,延长转化时间使叶黄素纯度增加,但是叶黄素质量浓度降低.结论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能转化叶黄素酯为游离态叶黄素的酶,发现制备叶黄素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陈龙胜;忻旸;周斌 刊期: 2005- 10

  • 九州虫草中核苷类成分的HPLC法测定

    虫草属[Cordyceps(Fr.)Link]真菌是一大类昆虫病原真菌,迄今记载的已有360多种,在我国分布的有70多种[1].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很好的强壮滋补功效和多种医疗保健作用.由于其生长环境独特,加之人们盲目挖采,资源已临近枯竭.因此寻找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已刻不容缓.九州虫草CordycepskyushuensisKob.采自山东蒙山,现已通过无性型菌株回接天然......

    作者:罗珊珊;陈畅;史艳秋;孙迎节;张长铠 刊期: 2005- 10

  • HPLC法测定固本益肠薄膜衣片中芍药苷

    固本益肠片是由白芍、黄芪、延胡索、党参等14味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芍药苷是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1].本实验采用RP-HPLC对固本益肠片中的芍药苷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固本益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鲁曼华;李洪侠;孙玫;梁娟 刊期: 2005- 10

  • 丹参醇提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HPLC-UV检测法,并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吉非罗齐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简单的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以丹参酮ⅡA计为5mg/只),测定各时点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3p87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尾iv丹参醇提取物后,丹参酮Ⅱ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为(0.0......

    作者:李莉;蒋学华;袁媛;王凌;杨俊毅;周静 刊期: 2005- 10

  • 表面活性剂对大黄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热通肠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结合和游离的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游离蒽醌难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结合蒽醌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氯仿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大黄总蒽醌的提取多采用70%~80%乙醇回流提取[1,2],但所使用的乙醇体积分数高,回收耗能高.利用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3],因此本实验研究了不......

    作者:韩刚;史国友;孙海燕;王炳强;安晋 刊期: 2005- 10

  • 安宫胶囊的成型工艺研究

    安宫胶囊由益母草、香附等中药组成.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香附能行气解郁、调经止痛.该处方是临床使用多年的经验方,具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疗效确切可靠.通过对该方药物提取制得干浸膏和挥发油的包合物,制得安宫胶囊原料药.为了制备出质量稳定,满足大生产需要的制剂,对其成型工艺作了进一步研究.笔者根据临床给药量,以吸湿率、休止角为指标筛选不同辅料,并对其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进行进一步评价.......

    作者:刘艳菊;李水清 刊期: 2005- 10

  • 微量热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微量热分析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认为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微量热分析有可能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独到而突出的作用,建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四性评价、品质鉴定、药效物质筛选、复方配伍关系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系,可望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作者:代春美;肖小河;金城;王迪;赵艳玲 刊期: 2005- 10

  • 中药饮片在执法监管与标准执行方面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在世界医药界中所独有的药物形式,为此,我国在药品法规与标准中都有明确规定.首先是及配套的法规中均对饮片作出相应的规定,其次是专门制定两级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即国家级的和省级的各省中药炮制规范,另外还有卫生部药政局编制的(但从未执行过).笔者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在执行有关中药饮片的法规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遇到较多问题,现就以下3个重点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作者:王玉英;李水福 刊期: 2005- 10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的质量评价研究

    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权值和学习进行优化,从而克服了BP神经网络训练速度慢、易陷入局域极小和全局搜索能力弱等缺点.以中药葛根同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数据为考察对象,用该模型对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进行质量评价,通过验证,识别成功率达100%,为葛根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泽;顾勤兰;王志祥 刊期: 2005- 10

  •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

    作者:贺福元;罗杰英;邓凯文;刘西京;杨勇 刊期: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