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主办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267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108/R

邮发代号: 6-77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70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540.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草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草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中草药杂志2001年第5期文章
  • 甘青蒿中两个倍半萜内酯α-亚甲基γ-内酯圆二色谱的研究

    目的研究甘青蒿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其构型.方法用圆二色谱仪研究了2个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结果从甘青蒿中分得2个化合物:4α-羟基愈创木型-2,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Ⅰ),2β-羟基愈创木型-3,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Ⅱ).结论化合物Ⅰ和Ⅱ均是在6位以反式稠合方式使C环与B环相连.......

    作者:严泽群;马万山 刊期: 2001- 05

  • 黄花香茶菜的二萜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黄花香茶菜Isodonsculponeata(Vaniot)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花香茶菜干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6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香茶菜戊素(sculponeatinE,Ⅰ),其余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Ⅱ),epinodosin(Ⅲ),epinod......

    作者:杨明惠;姜北;赵勤实;孙汉董 刊期: 2001- 05

  • 川陕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川陕花椒茎的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波谱方法和理化常数分析.结果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白屈菜红碱(N-des-methylchelerythrine,Ⅰ)、铁屎米酮(canthin-6-one,Ⅱ)、异紫花前胡香豆素(marmesin,Ⅲ)、哥伦比亚素[(-)-columbianetin,Ⅳ]、香木酯醇(β-amyrin,Ⅴ)、β-谷甾醇(Ⅵ)、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

    作者:郑庆安;张灿奎;向瑛;屠治本 刊期: 2001- 05

  • 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香椿Toona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6,7,8,2′-四甲氧基-5,6′-二羟基黄酮(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Ⅱ),山柰酚(Ⅲ),3-羟基-5,6-环氧-7-megastigmen-9-酮(Ⅳ),没食子酸乙酯(Ⅴ),东莨菪素(Ⅵ).结论化合物Ⅳ为首......

    作者:罗晓东;吴少华;马云保;吴大刚 刊期: 2001- 05

  • 从银杏叶中制备聚戊烯乙酸酯

    目的研究银杏聚戊烯乙酸酯的制备技术.方法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获得的石油醚浸膏经硅胶吸附能除去大部分极性较大的杂质;再经制备TLC分离、脱蜡、制备TLC纯化得到聚戊烯乙酸酯同系物的混合物.结果经HPLC外标法测定其同系物的纯度为8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作者:杨小明;陈钧 刊期: 2001- 05

  •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

    作者:向兰;郑俊华;果德安;寇晋萍;范国强;段豫萍;秦晨 刊期: 2001- 05

  • 西北蔷薇果挥发油及种籽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

    西北蔷薇RosadavidiiCrep.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果实秋季成熟,民间当野果采食或泡茶、泡酒用以提神,宁夏以该果实代金樱子入药[1].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2],结果表明本种果实营养价值高,有抗衰老、抗疲劳、耐缺氧等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仅为其综合研究的部分内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

    作者:俞作仁;吕娟涛;臧庶声 刊期: 2001- 05

  • 蒿甲醚合成母液中一个新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为了弄清蒿甲醚合成母液中的衍生杂质结构及开发新的药源.方法用色谱法从合成蒿甲醚的母液中分离其衍生物成分,并用化学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蒿甲醚(Ⅰ),二氢青蒿素(Ⅱ),青蒿素(Ⅲ),八氢-8-甲氧基-4,7-二甲基-呋喃[3,2-i]苯并吡喃-10-乙酸酯(Ⅳ)和12-脱氧-11-烯青蒿素(Ⅴ).结论化合物Ⅴ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12-脱氧-11-烯青蒿素,并首次从......

    作者:谢笑天;郑萍;张光耀;杨明惠 刊期: 2001- 05

  • 中药研究与开发现代化探讨

    探讨了我国中药业现状和中、西药之间的差异,提出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中药提取、分析、制剂技术现代化.给药剂量准确、吸收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的中药制剂将是未来中药理想的剂型.指出由于中药适用于人类追求回归大自然的需要,终现代化的中药将与西药并驾齐驱,甚至取代西药的主导地位.......

    作者:李十中;王淀佐;李晓岩 刊期: 200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