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杂志

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太极集团大变革折射中药行业转型阵痛

时间:2025-07-10 11:22:46

近日,国内医药行业再掀波澜。老牌中药企业太极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新一轮架构调整,同时董事会成员出现重大变动。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承压的现实困境,也折射出国药系整合中药资源的复杂进程。

业绩寒冬倒逼改革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太极集团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40%,核心产品销量普遍萎缩。这种断崖式下跌并非偶然,而是中药行业整体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就像马拉松选手遭遇极点期,企业正在经历新陈代谢的关键时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拳头产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三成,这个曾经贡献近四成营收的现金奶牛正面临市场饱和的挑战。

管理层地震引发猜想

伴随业绩预警而来的,是高层人事的剧烈震荡。原董事长突然辞职,7名董事中有4位同步离任,新提名的候选人清一色具有国药系背景。这种大换血式的人事调整,相当于给企业做了一次心脏移植手术。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这很可能预示着国药集团将加速对太极集团的实质性整合,此前停留在资本层面的合作将向业务协同纵深发展。

架构调整的三重逻辑

本次公布的改革方案包含三大核心举措:一是合并重复设置的营销中心,将原本按地域划分的26个办事处压缩为15个;二是成立专门的中药创新研究院,预算投入达年营收的3%;三是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医疗器械业务。这套组合拳看似复杂,实则遵循着止血、造血、换血的递进逻辑。就像中医调理讲究先祛邪后扶正,企业正在通过组织瘦身来提升运营效率。

国药系整合进入深水区

作为央企国药集团控股的重要上市平台,太极的变革牵动着整个中药行业的神经。自2019年启动中药资源整合以来,国药系已先后重组多家区域性药企,但各子公司仍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此次对太极的深度介入,相当于在拼图游戏中放入了关键一块。不过要真正实现1+1>2的效果,还需要突破品牌整合、渠道融合等瓶颈,这就像把不同药材熬成一锅见效的汤药,讲究火候与配比。

中药现代化的两难抉择

在改革方案中,研发投入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倾斜的举措尤为醒目。这种守正创新的策略,折射出传统药企的普遍困境:既不能丢掉安身立命的根本,又必须适应现代医疗体系的要求。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前行,如何平衡标准化生产与辨证施治的特色,将成为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太极计划将300个传统制剂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这种用现代科学语言解读古老智慧的做法,或许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渠道变革的生死时速

值得玩味的是,本次调整特别提到要发展电商直营业务,目标是在三年内将线上营收占比从目前的8%提升至25%。这个看似平常的数字化转身,对依赖传统渠道的中药企业而言不亚于一场革命。犹如把坐堂问诊的老中医请进直播间,不仅需要转变销售模式,更要重构整个服务体系。太极与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战略合作已经展开,这种渠道创新能否见效,将直接影响其在新消费时代的生存空间。

站在行业视角观察,太极集团的转型堪称国药系中药整合的试金石。其改革路径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当政策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中药企业必须完成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蜕变。这场涉及产业链全环节的重构,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更考验着管理层的战略定力。未来两年,随着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中药行业的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