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杂志

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氟桂利嗪用药指南与禁忌

时间:2025-07-03 15:17:00

氟桂利嗪作为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常用于改善脑血流、缓解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但其使用并非“万能钥匙”,需结合个体差异精准选择。以下从实际用药场景出发,梳理关键注意事项及禁忌人群。

一、中枢神经系统警报:警惕驾驶安全与情绪波动

氟桂利嗪可能引发嗜睡、乏力等反应(发生率约5%-10%),如同“大脑雾霾”,影响反应速度。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建议将服药时间调整至晚间,利用其镇静作用辅助睡眠。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抑郁倾向(约2%-3%患者出现情绪低落),需定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尤其既往有抑郁病史者更需谨慎。

二、身体信号识别:从震颤到消化异常的连锁反应

约3%-5%患者可能出现肢体不自主震颤、下颌运动障碍等椎体外系症状,这类反应类似“失控的机械臂”,初期表现为细微手指抖动,逐渐发展可能影响日常活动。消化系统方面,约15%患者会出现胃部灼热或腹泻,可通过随餐服药降低刺激。若出现进食量异常增加(因药物影响代谢中枢),需监测体重变化,避免诱发代谢综合征。

三、高危人群禁区:特殊生理状态下的用药雷区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存在“双重风险”——药物可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并通过乳汁分泌危及婴儿(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因代谢能力下降,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如同“堵塞的排水管”,需绝对禁用。儿童群体(尤其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药可能导致不可逆运动障碍,临床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人高3倍。

四、适用人群画像:精准匹配的治疗场景

该药主要适用于血管性头痛患者(如典型偏头痛发作时脑血流减少35%-50%的情况),通过扩张脑血管可使血流恢复至正常水平的85%-90%。对于前庭性眩晕患者,氟桂利嗪能调节内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相当于为失衡的“人体陀螺仪”注入稳定剂。但需强调,紧张性头痛患者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短期使用,避免过度依赖。

五、药物使用守则:时间管理与风险规避

建议采用“阶梯式用药法”:初始治疗不超过3个月,65岁以上老年人剂量需减少30%-50%。若需长期使用,每6个月需进行锥体外系功能评估(如手指轮替动作测试),如同汽车定期保养般必要。用药期间合并使用镇静类药物时,建议间隔至少2小时,防止协同效应加重中枢抑制。

特殊警示:过敏体质者首次服药后需密切观察24小时,若出现嘴唇麻木或呼吸急促(过敏性休克早期信号),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曾有患者因忽略皮肤轻微红斑继续用药,48小时内发展为喉头水肿的案例,这类“沉默的危机”需格外警惕。

用药决策需遵循“个体化诊疗地图”——医生会根据头痛类型绘制血流动力学图谱,结合PET-CT或经颅多普勒结果判断是否适用氟桂利嗪。患者应建立用药日记,记录每日反应曲线,这对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记住,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理性使用才能最大化治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