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杂志

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梅核气

时间:2024-12-19 15:57:15

梅核气(imagined bolus in throat)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赤水玄珠.咽喉门》:“梅咳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本证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基本简介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主要症状

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很多病人恐惧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负担沉重。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妇女常见月经不畅,舌质暗滞,脉弦。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用半夏厚朴汤,肝郁不舒用逍遥散加减。  

病理病因

分为器质性病因和非器质性病因两种:

器质性病因:茎突过长、颈椎病、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咽肌食管肌痉挛、反流性食管炎 、食道裂孔疝及胃病、咽喉及扁桃体病变、慢性鼻窦炎、环杓关节炎、咽、喉、食管、贲门部癌肿早期等等。

非器质性病因:年龄30~40岁发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常见有咽喉神经官能症、癔病、疑病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引起,因此细心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有益于疾病痊愈。此外,也应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诊断要点

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

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

3.该病需与虚火喉痹,咽喉及食道肿物相鉴别。虚火喉痹觉有异物刺痛感,并觉咽喉干燥,常有发出“吭喀”声音的动作,症状与情志变化关系不大;检查时可见咽喉粘膜呈微暗红色,喉底有淋巴滤泡增生。咽喉及食道肿瘤,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肉眼检查或X光钡剂透视可发现肿瘤。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2)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煽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  

3.咽喉部导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随时闭目静心,待神调气定后,即行叩齿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搅动,待津液满口时进行鼓漱,然后如咽硬物状,将咽津吞下。

(2)静坐,以舌托上腭,凝神该处有一股凉水流下,待将满口时,吞下。

(3)舌头用力往后卷,有唾液即吞下。坚持数日,有一定疗效。  

4、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型

【证见】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丸,水蜜丸每次~15克,每日—2次;水泛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2袋,每日3次;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2)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预防调护

(1)细心开导,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  

小贴士

相信各位如果有咽喉异物感,不影响饮食,打嗝会稍感舒适,但随后异物感马上回来,并且持续较长时间,经过查询可能以为自己得了是梅核气。但是到医院看,可能就是慢性咽炎的症状。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类似症状一个礼拜以上,可以到医院或者社区诊所等去问询,如果是慢性咽炎,吃一些消炎药,并注意相关饮食习惯等保养措施,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毕竟,长时间的异物感对于心情、生活、工作确实一些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