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杂志

期刊简介

               《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0年连续6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独家全文收录。本刊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大力支持,本刊稿源十分丰富,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增加信息量,本刊自2011年1月起由A4开本每期168页扩版为208页,定价35.00元。国内邮发代号:6-77,国外代号:M221。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如有漏订者,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欢迎与中外制药企业合作,宣传推广、刊登广告(包括处方药品广告)。中草药杂志社网上在线投稿、审稿、查询系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编委使用。                

《伤寒论》理法方药在急症中运用

时间:2023-07-03 14:47:11

 1运用近况

  1.1温阳活血利水法与“心衰”治疗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具有肯定疗效,而治疗阳虚水泛的真武汤即含有西医强心、扩管、利尿及镇静等综合药理功效。谈氏认为运用《伤寒论》心肾理论,在抗“心衰”上有着证轻药轻、证重药重、药随证变、综合治疗、多向调节等优势和特点。徐氏提出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受损较微,心脏功能完全代偿的阶段,苓桂甘枣汤证、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则是心阳虚损向脾阳虚,继而心肾阳虚方向,心脏功能由完全代偿至部分代偿,发展为失代偿,终至全身衰竭。针对虚衰程度及水饮轻重,所施温化之法有层次,分先后,步步入理。裴氏运用真武汤治疗“心衰”,症状明显减轻,停用洋地黄、利尿剂后患者病情稳定。

  1.2四逆汤与休克:救治少阴病寒化证,治宜温经回阳,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吴氏认为,四逆汤类方具有回阳救逆,解除格拒及温肾行水等作用,阐述了同休克治疗原则相似的作用,认为其具有加强心功能、改善末梢循环、升压和增加微循环灌流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障碍等效应。治疗热化证代表方黄连阿胶汤的滋阴清火并举,恰巧与休克治疗中强调消除致病因子,积极抗炎、抗毒、抗微循环障碍及保护心、脑、肾等生命器官的措施类似。以恶寒、身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或昏不知人为审证要点,四逆汤被广泛运用于心肌梗塞、中毒、出血、中毒性菌痢、肺心病、肺炎、高热、肠伤寒伴发肠出血、高血压病伴急性胃肠炎、冠心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以及风心病、心源性动脉栓塞、胆石症急性发作等引起的休克。目前四逆汤除汤剂,还有针剂,作为中急症室常备药品,大大方便了急救时给药。

  1.3泻心汤抢救上消化道出血:金氏等以泻心汤为主治疗中、晚期肝癌所致上消化道出血40例,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结果显示在胃中积热、肝火犯胃、脾虚不摄、气衰血脱4证中,观察组肝火犯胃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该证(P<0.05)。认为急则治标,泻火止血、化瘀解毒为本病首选治法,泻心汤为本病止血的有效方剂。大黄具有较强的止血、抗感染、抗休克作用,配合黄芩清肝、黄连清心,使热去瘀化毒解而血藏于肝、行于脉,其血自止。

  1.4高热急症与经方运用:梁氏以大青龙汤制成退热合剂,临床观察外感高热患者72例,总有效率84.72%,具有起效快、应用广、降温作用显著等特点。范氏等以白虎汤为基础的清解针剂治疗风温肺热病20例,并按卫气营血合本病三期辨证酌加清解、号口服,与抗生素治疗组16例对照,结果两组开始降温平均时间分别为7.8h、6.46h,体温复常平均时间分别为40.1h、50.7h。实验研究表明,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副流感病毒、新免疫病毒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变形、伤寒、副伤寒、舒氏痢疾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能全面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双向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陶氏将150例外感高热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太阳外感风寒、外感风热、阳明病热毒壅盛和湿热互结4组,分别采用仲景方药1~4号口服液,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愈率分别为90.5%和90%,总有效率均为98%。但副作用对照组出现10例,占20%,治疗组未见1例发生。刘氏等报道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之发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支气管肺炎继发白色念球菌感染发热,白虎加人参汤合麻杏甘石汤治疗肺癌发热,麻黄汤治疗妊娠期发热均获得满意疗效。

  1.5小青龙汤治疗急发哮喘症:赵氏报道诊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病人500余例,其中多数长期服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舒喘灵喷雾剂,疗效不理想,经用“咳喘合剂3号”(宗小青龙汤为基础,采用麻黄12g为君),大部分病人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王氏等连续观察治疗6例顽固性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病人,均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著。辨为寒邪束肺、痰湿壅阻、肺气上逆,以小青龙汤加味,重用炙麻黄15g,均在服药后0.5~2h内哮喘即平,听诊双肺哮喘音大减或基本消失,2、3剂后病情趋向稳定,体征消失,哮喘基本控制。

  林氏用小青龙汤加味,重用炙麻黄15g,治疗20例风寒外束、饮邪内停、阻遏阳气、肺气失宣的支气管哮喘复发患者,结果甚效。

  1.6芍药甘草汤治疗痛证: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消化、运动、神经系统及骨伤科、肿瘤科以疼痛或抽搐挛急为特征的病症。牛氏运用芍药甘草汤合白头翁汤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致顽固性排便困难13例,结果治愈4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100%。

  2病证结合,优势互补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中西病证诊断结合,优势互补,无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对于急危重症尤为重要。西医病原、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从微观上确切地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纵向;中医病位(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脏腑)、病性(寒热)、正邪斗争(气、血、阴、阳、虚、实,痰、瘀、水、湿、风、虫、毒)的辨证诊断,从宏观上把握疾病过程中正邪力量对比,脏腑失调关系的横向、阶段状况。病证结合,从而采取更符合病人病情的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也为现代疾病的中医研究提供客体和依据。